高血压并发症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超万人每天花费1小时以上通勤,有 [复制链接]

1#

每天,你要花多长时间在通勤路上?

对于有的人来说,可能是“谢邀,公司在家附近,每天步行10分钟上班”。

对于阿信来说,是每天半小时公交,加上10分钟骑行共享单车,如果遇到雨雪大风天,就只能改成20分钟步行;

对于北京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付先生来说,是工作日早上7:00-8:30,换乘2班地铁越过25公里从顺义来到海淀;

对于从东六环搬家到沧州的姜女士来说,是每天花元、2个半小时坐高铁来到北京跨省上班——这是全家人权衡各种利弊后的决定……

《工人日报》报道姜女士年的部分车票

前段时间,#超千万人正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#的新闻上了热搜。

很多人感叹,工作8小时,加班若干小时,通勤2小时,“打工人”留给自己的时间,还能有多少呢?

为了挤上新一班的地铁

这届打工人能有多拼?

西二旗站,是北京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。

这里是轨道交通13号线和昌平线的换乘点,站外是大名鼎鼎的“后厂村”——北京的互联网心脏。

在地图上,你可以看到腾讯、百度、联想、网易、新浪的总部大楼或者研发园区,更不用提中关村软件园里数不胜数的创业企业。

平均每个月,站务员能在站台下面的道床上捡到20多只鞋、70多个背包玩偶挂件。

年,每天有30万人次在这里乘车,比春运时北京西站每天的客流量都要大。人最多的时候,等候上车的队伍能排到20多米长。

这样拥挤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。

地铁公司用满载率来衡量地铁的拥挤程度。

满载率30%,意味着大部分乘客都有位置可坐;满载率80%时,需要有人推你一把才能挤上地铁;满载率%,曾是我国规定的上限警戒值。

而在年,从生命科学园到西二旗站的地铁上,高峰期满载率一度达到%。

这只是北京繁忙的交通网上的小小一个站台。

年,共有38.7亿人次乘坐了北京地铁,而那一年的全国铁路客运总运量,是30.4亿。

在疫情限制地铁满载率之前,平均每天,在北京.3公里的轨道上,都有超过万人在流动。

而这样的拥挤,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中发生。

据不完全统计,年,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.1亿人次,仅仅是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个城市,就占据了全国总客运量的54.6%。

多少人通勤时间的一半

都花在了换乘上

极端通勤,不仅仅是拥挤。

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《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》显示,在36个全国重点城市中,共有超过万人正在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之苦,占通勤人口的13%。

通勤路程长,是最显著的问题。

报告显示,这36个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全部超过6千米,超大、特大城市几乎全部在8千米以上,北京最高,达到了11.1千米。

但是,通勤距离远、通勤范围半径大只是问题的表象。

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,通勤距离远,也就意味着更长的乘车时间、更多的换乘,这才是上班路上最痛苦的地方。

追完公交车,又要拼命挤上已经满员的地铁,从地铁站出来,还要迎着寒风或者烈日猛蹬共享单车。

几次换乘,就是几倍的折磨。

在这份报告中,提出了2个数字:1千米半径、45分钟。

“1千米半径”,指的是地铁、轻轨、电车这些轨道站点,应该在1千米半径内覆盖到通勤地点。因为对于长距离通勤来说,轨道交通不受堵车的影响、按时按点发车,是最能压缩通勤时间的方式。

而在地铁里程数全国第二的北京,只有27%的人能享受到出门不到1千米,就能走进地铁站的生活。

45分钟,是很多国家地区公认的合理通勤时间。也就是说,理想的城市公交服务,应该保证在45分钟内满足大部分人的通勤需求。

这就关系到城市道路的“连通度”问题。

连通度越高,说明城市道路网规划得越好,通勤效率越高。

在4个特大城市中,北京以3.23的连通度排在最后,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也在4城中垫底,只有32%。

所以说,通勤距离长不是最大的问题,问题是在长距离的背后,是否有便捷、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支撑我们的生活。

显然,我们的城市交通,还有不少提升空间。

幸福通勤

离我们还有多远?

西英格兰大学曾针对英国上班族做了一项调查,结果表明:通勤时间每增加20分钟,员工对工作的感受就相当于被降薪19%。

瑞典于默奥大学社会地理学教授ErikaSandow的研究指出,个人上下班耗时超45分钟,离婚率将增加40%。

这份报告把“5公里”作为幸福通勤的指标。

5公里通勤人口的比重越高,说明城市能够就近职住、绿色出行,拥有幸福通勤体验的人口比重越高。

中规院交通部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,受房价、就业机会、家庭、教育等因素影响,居民往往难以选择最小通勤的居住和就业地。

让我们离公司越来越远的,也不仅仅是这些因素。

“职住分离度”就是一项考察城市空间分配的重要指标。

职住分离度是指不考虑就业差异与人的选择,在既有职住分布状态下通过交换就业地,理论上能够实现的最小通勤距离。

在报告中,北京以6.57km的职住分离度排在第一位。这一数据,已接近上海和广州的2倍,是深圳的约2.6倍。

换句话说,就算北京所有的工作都不设置门槛,只录用住得最近的人来上班,平均通勤距离依然有6.57km。

问题在这里就显而易见了:城市的空间结构规划,直接影响了我们的通勤体验。

我们该如何规划我们的城市空间?

经验表明,“交通规划先行、公共配套升级”也许是最好的解决之道。

在国际上,哥本哈根拇的“手指规划”就是一种经典的交通规划先行模式。

依托铁路干线,通过从哥本哈根市向外放射状布局的铁路为轴线,建设完备的城镇体系,最终形成以铁路为‘手指’,站点或附近城镇为‘珍珠’,老城区为‘掌心’的城市布局。

这一战略,既确保了哥本哈根市民方便地进入自然休憩区,也提高了哥本哈根市中心对整个大哥本哈根地区的可达性。

在《城市发展的逻辑》中,迈克尔·斯托珀尔指出:

真正将大都市区区分开的,是舒适性在空间上的组合,以及用于获取舒适性的交通方式。

当每一个打工人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认真地工作时,他们想要拥有的,也仅仅是一份体面、有尊严的生活,以及少那么一点的通勤时间。

参考资料:1.《城市发展的逻辑》,迈克尔·斯托珀尔,中信出版集团2.《城市的压力:为什么我们会被城市吸引,却又想要逃离?》,马兹达·阿德里,中信出版集团3.《北京地铁是一个每天都在发生奇迹的地方》,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4.《跨省上班记》,工人日报5.《36城道路“画像”,千万人极端通勤症结在哪?》,城市进化论,*名扬6.《杭州探索多中心郊区化发展,缩短“职”与“住”的距离——让通勤的路不再遥远》,浙江日报7.《“一想到明天要花2小时通勤,我又想辞职了”》,Vista看天下8.《今天,你极端通勤了吗?》,为你写一个故事#今日份福利#你日常通勤要花多长时间呢?你在通勤路上,遇到过印象深刻的故事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阿信将pick2位读者,随机送出中信好书一本。

繁华的大都市和贫困的地区

发展中的差别在哪里?

综合分析城市和地区发展的四个背景

探讨城市发展的奥秘

年,预计2/3的人口

都将生活在城市里

我们该如何应对

密集的人群、拥堵的交通

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疏离的陌生人

-End-编辑:桑桑.12.25

欢迎添加“不知道姐姐”的个人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