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宝宝知道冬雨
年龄偏大、有子痫前期家族史、超重或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的孕妇,易发生子痫前期,可在医生指导下,从妊娠13周以后开始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
□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
近期,各媒体没完没了地炒作因孕妇死亡,中科院医院的事件。这一事件又给大家科普了两种疾病:主动脉夹层、子痫前期。然而,前者被正确科普了,后者却没被说明白,甚至被一些专家曲解。
扯不清的子痫前期
对于这一产科特发性疾病,专家解读中提到很多名词:妊娠高血压、子痫前期、重度子痫、妊高症、先兆子痫,让人一头雾水。
其实,真相是:这个疾病的英文名称从来没有变过,就是preeclampsia,是我们国内的专家一直把中文名字变来变去。早些年我们把它翻译为“妊高症”,后来有人把它翻译为“先兆子痫”,但是这个译法不妥当,因为容易让人觉得是子痫很快就要发生了,因为“先兆”了。在我和山东的孔北华教授、上海的林其德教授的倡议下,将其更改为“子痫前期”,这是它在权威教科书里的真名。
至于先兆子痫,应该是子痫前期的一种特殊状态,孕妇出现头痛、眼花、恶心等先兆症状,提示有可能发生子痫。子痫就是把子痫前期preeclampsia的pre去掉,变成eclampsia(子痫),孕妇开始抽搐、昏迷。
子痫前期指的是怀孕前血压正常,怀孕后出现血压升高。如果是怀孕前就有慢性高血压,然后再发生子痫前期,就是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。
子痫前期可以早发,也可以晚发,发生越早,一般后果越严重。孕妇血压越高,越容易发生子痫抽搐和严重并发症,但是血压轻度升高的孕妇,也可以变成血压很高,也可能突然发生子痫抽搐。
哪些人易发生子痫前期?
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3%~5%,并不少见,是妊娠特发性疾病,高危因素有很多:年龄偏大、年纪太小、有子痫前期家族史、超重、双胎或患有糖尿病、慢性肾炎、高血压等。
教科书里会说,子痫前期多见于初产妇,经产妇少见。其实,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,更准确的说法是:和这个男人第一次生孩子。有的女性生过好几个孩子都很正常,是经产妇,但离婚后嫁给另一个男人,怀他的第一个孩子时就出现子痫前期。另一种情况是,初次结婚,怀了丈夫的孩子后反复发生早期严重的子痫前期,每次都不得不引产。离婚后再次结婚,怀上新丈夫的孩子就一切正常,没有发生子痫前期。
如何预防子痫前期?
对于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女性,有临床证据的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:在妊娠13周后,开始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。
至于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,服用多大剂量,何时开始,何时结束,大家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,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择。
发生子痫前期咋应对?
如果已经发生子痫前期,应该怎样应对?
答案很简单,医院,听医生的。
处理子痫前期的目标是:控制病情,延长孕周,确保孕妇、胎儿安全。
处理子痫前期的原则是:休息,镇静,解痉,降压,有指征进行利尿治疗,适时终止妊娠。
解痉会用到硫酸镁,降压会用到各种降压药,这些药物都是双刃剑,使用的剂量和时间掌握不好也会出现副作用,患者能够做的就是配合医生治疗,及时反映病情变化。
适时终止妊娠也很重要。这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终止早了,孩子有并发症。终止晚了,大人和孩子有问题。好医生和一般医生的区别就在于火候的拿捏和分寸的掌握。
我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,讲的挺好的,大家也看看吧。
文章来自宝宝知道,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,请下载“宝宝知道”APP